最后一战没有分出胜负,克洛普会遗憾瓜迪奥拉则会怀疑人生
如果这就是瓜迪奥拉和克洛普率领各自球队的最后一次直接较量,那么在赛前,遗憾就开始四处出现了。
因为,两支球队在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烦恼。
受到伤病情况的影响,克洛普在很多位置上都无法派出自己在理论上的主力球员,比如萨拉赫,这场就只能从替补席上打起。反倒是在瓜迪奥拉这边,他的烦恼更为“幸福”,因为他不仅有更多球员可用,还可以从中精挑细选,于是这场比赛无病无伤的鲁本-迪亚斯,也坐上了替补席。
所以从一开始,两支球队的处境就很不一样,不过,足球从来不是纸面实力的比拼,而是现场表现的较量。
就像瓜迪奥拉在赛前所说的,数据不是足球的全部,因为球员也是人嘛。
开场之后,曼城打得更为活跃,球员之间在有球的配合和无球的跑位上做得更加大胆、灵活:
沃克开场就前插进攻,哈兰德也经常回撤做球,在更喜欢控制球权的曼城的视角里,开场这样的表现还是很不寻常的。
当然了,这一切都建立在曼城所呈现的防守硬度上:
这条后卫线上,除了在有球时需要帮助中前场的斯通斯,沃克、阿坎吉和阿克在各自区域的破坏能力都相当出色。
这种表现,远不是本赛季的鲁本-迪亚斯能拿出来的。
很显然,这就是鲁本-迪亚斯今天坐上替补席的原因:瓜迪奥拉很清楚,主场作战的利物浦会尝试着在冲击层面拉满效果,所以他需要最能抵御冲击的球员,来保住球门的安全。
所以,不仅在后卫线的选择上,曼城今天的逼抢线也相当保守,从开场就鲜少在前场逼抢,大部分时间都将逼抢线放在了中线附近。
所以在开局阶段,曼城还从中场区域完成两次抢断,形成了两次进攻:
如果瓜迪奥拉的曼城都做好了准备,那利物浦还踢什么?
这其实就是利物浦在本场比赛的最大课题,而在第13分钟,利物浦就给出了答案:
这是利物浦一个非常典型的进攻套路,范戴克直接用斜长传找对角线方向的空当,以此来加快速度、提高节奏,为前场制造一对一的机会。
巅峰时期的利物浦,用这个思路将范戴克和萨拉赫直接联系在一起,接下来后者就可以尝试收割了,虽然现在的利物浦没有往日那么犀利了,但这一思路依然好使:
这一思路的本质,其实是为了绕过对手在中场区域的限制,所以如果有机会的时候,还可以以此为幌子,换一个思路,在中场区域完成突破:
第19分钟这次越位进攻,从俯视镜头看更为清晰。阿克依旧需要担心边路的布拉德利,所以当利物浦在中路打起配合的时候,身前的埃利奥特只能交给斯通斯来处理,但这个时候,努涅斯就可以去摸斯通斯的身后空间了:
所以在0-0的时候,双方的进攻思路都已经有所展现,而在第23分钟,曼城率先通过角球进攻取得了进球:
而这次角球的获得来源也非常清晰:
本来是这一侧的三打三,结果作为中卫的宽萨停下了脚步,而当时也没有中场可以收进来补防,于是贝尔纳多-席尔瓦被放空,范戴克在后点只能送出角球:
宽萨的选择当然是英式中卫的常规思路,但当时的正确选择是,他应该继续跟下去,然后把中卫的防守职责交给后腰来代打,没有这么做的后果就是贝尔纳多-席尔瓦会送出一脚质量很高的传中球。
当然了,利物浦丢球是丢在后面的角球防守,所以怎么说呢,以后还得和队友慢慢练。
客场率先取得进球,曼城开始果断回收。
实际上,这场比赛的曼城在进攻时不保守,但在无球时,逼抢力度始终不高,0-0的时候就如此,1-0的时候就更清晰了,放任利物浦中卫随便拿球:
阵型收回来,寻找机会打反击,这确实是一个客场领先时顺理成章的思路,但就是在这种思路下,瓜迪奥拉暴露出了他在思路上的相悖之处。
比赛第31分钟,利物浦再次通过斜长传将球快速转移到了右路,埃利奥特在45度角的位置顺利起球,索博斯洛伊的头球偏出球门:
而在上半场即将结束前,利物浦则通过禁区线的横向转移,让右路的布拉德利再次获得了处理的空间,其实稍微坚决一点,布拉德利可以在这次进攻里选择射门:
利物浦的这两次进攻,和布拉德利上半场前半段的传中一样,实际上都是利物浦抓住了阿克身边的空间,要么是身侧,要么是身前,从而发展出了后续的一系列进攻。
所以,利物浦没有像开场那样寻求在这个单点上击败阿克,而是在考验曼城在阿克,也就是防线外围的保护力度。
当布拉德利在阿克身边接球、传中的时候,曼城的边路协防球员在哪里?当埃利奥特在禁区前沿起脚的时候,曼城的中路协防球员在哪里?
说白了,就是阿尔瓦雷斯和贝尔纳多-席尔瓦在哪里?
很显然,曼城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好。
那么,有了这个基础之后,当你再看下半场阿克这次失误,会不会有所理解?甚至是有所同情?因为阿克实际上又在面对布拉德利的前插:
当然了,再怎么说,这一球里阿克逃不过板子,在体能不是问题,没有明显伤病的情况下,出现这种失误是绝对不应该的。
但是,这一切也都不是空穴来风。
凭借这个点球,利物浦扳平比分:
比分变成1-1之后,曼城寻求重新前压,一度逼出了利物浦的失误:
但在客场的环境下,前压出来的曼城更符合利物浦的口味,于是利物浦随后利用抢断和反击等方式,制造了源源不断的攻门机会:
而在第65分钟,麦卡利斯特又获得了在禁区前沿起脚远射的空间:
而在这个时候,不说罗德里和贝尔纳多-席尔瓦都已经吃到了黄牌,单说曼城的门将已经换成了奥尔特加,让对手如此起脚,已经是防守端的大忌。
所以,曼城的防守问题远比表现,或者结果所呈现出来的样子更大。
严格来说,这场比赛的曼城就算不错了,瓜迪奥拉知道这场比赛不能上鲁本-迪亚斯,在这一点上主动作为已经是突破自我的一大进步,但搭建出一个完备的防守体系,并不是摆上几个单防能力好的球员就能搞定的事情。
上半场布拉德利和队友在右路频繁制造威胁,下半场利物浦接连抢断,然后制造进攻,利物浦本质上都在绕着这些单防能力好的球员打,考验的就是曼城的外围防守。
而在这一环节,曼城做得根本就不合格。
作为边后卫的布拉德利频繁前插,阿尔瓦雷斯始终绷不紧跟防的这根弦,而在后卫线身前,贝尔纳多-席尔瓦上半场就让罗德里吃一张黄牌,下半场自己再吃一张黄牌:
隐患就是这么被埋下的,局势也是这么被逆转的。
然而,阿尔瓦雷斯之所以绷不紧这根弦,后卫线身前之所以保护不周,一切又跟瓜迪奥拉自己的思维有关。
因为,这是瓜迪奥拉自己在思维上的杂糅所导致的。
我们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:罗德里。
在一个正常的防守体系中,罗德里是不能打单后腰的,因为他身高体壮,移动不佳,在覆盖空间的效率上有着天然的劣势,所以,双后腰才是构筑更好防守的正确选择。
然而在这场比赛,罗德里的搭档是贝尔纳多-席尔瓦,葡萄牙人根本就不是一个能够提供防守能力的球员,所以不到60分钟,他俩都背上黄牌了。
要知道,这还是瓜迪奥拉相对稳妥的选择了,因为在平时的比赛里,罗德里的身侧经常是阿尔瓦雷斯,因为阿尔瓦雷斯经常打在左中场的位置上,不让福登防守,那就只能让阿尔瓦雷斯来防守了。
这是一个正经防守的思路吗?
当然不是。
瓜迪奥拉的战术思路,建立在进攻端,建立在有球环节,建立在高位逼抢,建立在队形前倾的这些大背景中。落位到低位的防守,在他的战术思路里,是一场比赛里出现不了几次的时刻,所以不必细究这些细节,差不多能行就行了。
基于这样的思路,前几年的曼城在中前场遍布小个子球员,因为这些小个子球员可以更有效地完成高位逼抢的战术要求,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,前几年的曼城在后场遍布“脚下技术更好的球员“:鲁本-迪亚斯、拉波尔特、坎塞洛、津琴科等等等等。
从后向前,从人员特点延伸出来的战术方向是很明确的。
然而在上个赛季,前场加入了哈兰德。
这一点无法像阿圭罗那样流畅地融入中前场传切体系,所以为了弥补人数,斯通斯被要求从后卫线上前压,加入传切体系当中。这样一来,后卫线上直接少了一人,那就必须要使用单防能力更好的球员了,技术反倒需要被牺牲。
这个思路在上赛季勉强逻辑自洽,但到了这个赛季,问题就没这么简单了。因为,斯通斯的出勤率并不足够,这意味着没有斯通斯可用的时候,瓜迪奥拉需要找他的替代者,但这一替代者并不好找,阿坎吉的表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。
而且,用了阿坎吉做斯通斯的替代者,后卫线空缺的位置,大概率就要用鲁本-迪亚斯,这样一来,后卫线的单防能力就又不够了。
这是曼城本赛季防守问题的来源。
而在这场比赛,问题则出现在1-0之后。
领先之后,曼城决定打起防守反击,但防守反击的基础建立在完备的防守体系之上,如果像这场比赛一样,防线外围到处都是防守不力的“坑“,那还谈何反击?
但这些“坑“,都是曼城在前倾思路的关键球员,只不过不适合出现在防守反击的体系里罢了。
还是说到罗德里,如果要用双后腰,曼城队内罗德里的最好搭档肯定是科瓦契奇,后者在切尔西就是双后腰之一,但科瓦契奇为什么在曼城打不上绝对主力?
原因很简单,科瓦契奇在进攻,在有球时的表现不如贝尔纳多-席尔瓦或阿尔瓦雷斯,这才是关键。
说穿了,瓜系思路走到这里,就没路可走了。
单就这场比赛来说,已经摆出了完备的后卫线,但后卫线外围依然不够好,那就需要阿尔瓦雷斯时刻注意落位防守,需要给罗德里配置更优秀的后腰球员等等等等。
然而,当你在思考这些问题,从而试图在这个关键的客场比赛构筑更好的防守时,那你还是一个瓜系教练吗?
你这不变成穆里尼奥了吗?
而且在接下来,穆里尼奥们就会在防守反击的大背景下,要求中锋干活、接应、带出球队的反击进攻,而在比赛的最后时刻,曼城这次反击能够打出来,能够差一点绝杀比赛,不恰恰就来自哈兰德的分球吗?
然而比赛的其他时候,哈兰德又表现如何呢?
通过定位球取得进球,然后试图用防守反击的思路赢下这场比赛,但却因为防守体系不够完备而丢球,甚至长时间落于下风,差一点就输球了。
所以,瓜迪奥拉会如何复盘这场比赛呢?假如这场比赛可以读档重开,曼城会如何改进呢?
改为在利物浦的主场进行高位逼抢,拿出自己战术体系里最独特的武器?还是说要求阿尔瓦雷斯、贝尔纳多-席尔瓦的防守力度更上一层楼?
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,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,或许就是这个意思吧?
正所谓,物极必反,其实就是这个道理。
反观克洛普对阵瓜迪奥拉,在英超赛场的最后一战,他依然保持了他在战术上的平衡性。利物浦有范戴克这样能力下滑的防守球员,但其身侧也有足够多的年轻球员和小个子球员予以弥补和掩护。
单就这场比赛,远藤航、麦卡利斯特等人在对抗和防守端的表现,显然要比曼城的小个子们有力得多。
而落成低位之后,利物浦的中锋打法也更为全面,努涅斯能对抗,也能拉边,不会像哈兰德那样始终需要队友在身侧接应,这保证了利物浦即便处于场面下风,但也能随时找到机会弹出去。
低位有方法反击,高位有方法弥补,和逐渐走入死胡同的瓜迪奥拉相比,克洛普的战术体系始终保持着中庸和平衡。
这可能就是财力一般的利物浦能在过去的八年,成为曼城最大对手的原因吧。